世界石油工业诞生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自由贸易的国际石油市场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逐步萌芽。
在20世纪的前70年里,尽管存在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一些世界性的冲突,但是石油价格还是相当稳定的,西方跨国石油公司通过“租让协议”控制中东地区绝大部分石油资源,进而控制石油价格。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成立标志着当时西方世界石油价格的控制权开始逐渐向OPEC转移。20世纪70年代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先后爆发了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开始随着OPEC对石油供应的控制而大幅上涨。20世纪80年代,非OPEC石油生产国的石油产量逐渐超过了OPEC产量,全球石油出现供应过剩的局面,随之油价暴跌的“反向石油危机”标志着OPEC单方面决定石油价格的格局逐步瓦解,世界石油市场进入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多元定价阶段。
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加剧,市场产生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期货市场发展迅速。
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总体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看,约3/4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西伯利亚油区、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等。
随着石油勘探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石油需求的增加,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历年来看,由《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可知,2006年的探明储量为1.4万亿桶,2016年的探明储量为1.7万亿桶,10年间年均增长2.3%,增幅显著。
从地区来看,已探明石油储量中,地区分化比较严重,其中中东地区储量为0.81万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47.7%;整个欧洲和欧亚大陆的储量为0.16万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9.5%;中南美洲和非洲的储量分别为0.33万亿桶和0.13万亿桶,各占19.2%和7.5%;北美0.23万亿桶,占13.3%;亚太地区只有0.048万亿桶,占比为2.8%。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中南美洲地区,近10年年均增长达19.7%。
从国家来看,截至2016年底,委内瑞拉已探明总储量达到3009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7.6%,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重油蕴藏区——奥里诺科重油带。其次是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占比分别为15.6%和10.0%,其中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北部的油砂储藏属于非常规原油矿藏,但占整个加拿大原油矿藏的96.4%以上。已探明总储量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还包括伊朗和伊拉克。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我国已探明储量为257亿桶,占全球储量的1.5%。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美国页岩油气、致密岩性油气资源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正在改变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2016年世界石油日产量为9215万桶/日,较2015年的9170万桶/日增长0.5%;较2006年的8249万桶/日增长了11.2%;较1996年的6985万桶/日增长了31.3%。从1997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世界石油总产量年均增长1.4%。其中2009年的日产量为8122万桶/日,较2008年的8289万桶/日下降约2.0%,是全球经济危机造成需求减少的结果。
从区域来看,世界石油产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北美、欧洲及欧亚大陆,2016年这些地区的石油日产量分别为3179万桶/日、1927万桶/日、1722万桶/日,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4.5%、20.9%、19.2%。
从各个国家2016年的石油产量来看,石油产量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加拿大和阿联酋,其石油日产量合计为5353万桶/日,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8.1%。
从消费量来看,201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印度、日本、沙特阿拉伯,日消费石油共计4444万桶/日,约占世界消费量的46.0%。其中,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16年日消费石油1963万桶/日,约占世界消费量的20.3%;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是中国,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日消费量由2006年的743万桶/日增长到2016年的1238万桶/日,10年年均增长6.1%。
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列年份世界石油消费量均大于产量,这是由于在世界石油供需平衡中库存量的调节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6年,全球石油消费量日增长155.5万桶/日,增速为1.6%,低于2015年190万桶/日。经合组织国家是消费相对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其消费增长43万桶/日,远高于近十年为0.9%的平均跌幅。美国和欧洲的消费增长都远高于其近年均值:美国日均增长43万桶/日,增长2.2%;欧洲日均增长16万桶/日,增长0.9%。日本石油消费日均减少10万桶/日,降幅为-2.5%。非经合组织国家中,石油净进口国家出现显著增长:中国日均增长40万桶/日,增长3.3%,再次成为最大需求增量来源国,印度日均增长33万桶/日,增长7.8%,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但这被来自石油生产国的缓慢增长所抵消,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总石油增长率为2.6%,低于近年的历史均值。全球石油产量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全球石油消费增速,达45万桶/日,增长0.5%。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产量均升至历史最高值,日均增长分别为45万桶/日、123万桶/日,使得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日均增长123万桶/日,至3936万桶/日,超过了2015年创下的纪录。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增速比2015年创下的纪录有所放缓,下降了78万桶/日。其中俄罗斯的增幅最大,达到25万桶/日。
注意: 美国国内油种:1. 西德克萨斯州中间基原油;2. 低硫混合油(Scurry Snyder);3. 新墨西哥州低硫原油;4. 北德克萨斯州低硫原油;5. 俄克拉荷马州低硫原油;6. 南德克萨斯州低硫原油。其他国家油种:1. 英国–布伦特混合;2. 挪威–邦尼轻质(Bonny Light);3. 挪威–夸伊博(Qua Iboe);4. 挪威–Oseberg混合;5. 哥伦比亚–库西亚纳
由于中国的原油期货以仓单形式现货交割,因此这里的最后交易日后连续五个工作日是指用于仓单票据换手的时间,实际装船入库等工作应在之前就完成了。
2016年,国际油价总体“前低后升”。上半年呈触底反弹走势,下半年国际油价总体呈震荡走势。年初油价反弹主要因产油国“冻产”的提出而拉开序幕, 冻产协议流产后尼日利亚、加拿大等国意外供应中断的情况多发为油价上涨提供动力。下半年市场供应过剩忧虑依旧重压油价。11月底,欧佩克达成八年来首份限产协议,12月上旬,欧佩克与非欧佩克达成2001年以来首份联合减产协议,受此支撑,国际油价于12月中旬创下2015年7月底以来最高。布伦特和WTI原油期货全年均价分别为45.13美元/桶和43.47美元/桶,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0.9%,年底油价比年初低点上涨一倍,二者价差进一步收窄。